
中方县新建镇把加快发展、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作为第一要务,锚定战略目标、坚持重点突破,因地制宜推行产业结构调整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以开放促改革、以改革促发展,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、增活力,以“一面”带“全面”,绘就一幅美丽乡村绚丽画卷。
聚焦“四镇共建”,书写“山乡巨变”
坚持“党建引领”,以“关键点”让农业有“甜头”。新建镇聚焦打造党建小镇、森林康养小镇、美丽乡村示范镇、清廉乡镇示范镇“四镇共建”工作,坚持以党建统领工作全局,统筹谋划、真抓实干,着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。2022年,获得省级荣誉3项,市级荣誉9项,全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村1个、年收入15万元以上村3个、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4个。
盘活“资源家底”,以“发力点”让农村有“看头”。新建镇依托康龙自然保护区天然氧吧、沿溪特色农家乐旅游休闲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旅游,促进农家乐、民宿、徒步、生态农业观光等休闲产业蓬勃发展。截至目前,境内有相关休闲旅游康养经营主体31家,年接待游客13万人次,年营业额670余万元。
答好“民本课题”,以“落脚点”让农民有“劲头”。坚持以清廉建设“小切口”解决群众身边“大问题”,以强监督执纪护航民生民利,各村(社区)定期将村级重大事务决策、集体“三资”管理、乡村振兴资金项目和惠农政策补贴等事项公示公开,同时,以“清廉屋场”建设为切入口,利用屋场会模式,深入院落、田间、地头,化身政策宣讲员、民意收集员,面对面讲解党纪法规和“小微权力”监督运行,让村民足不出户即可了解村财收支、到户补助、村庄建设等信息。
探索“五村联创”,做活“山水文章”
示范引领,从“点上开花”到“面上结果”。新建镇以省道沿线康龙村、新建村、牛眠口村、黑禾田村、四卧龙村为落脚点,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、人居环境示范带、产业发展示范带、文旅融合示范带为着力点,积极探索“五村联创”示范工作。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依托新建溪沿线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,将物本雅园、大丰源、顺风园等乡村旅游点串珠成链、统筹规划,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,培育多元化旅游业态。
产业赋能,从“输血兜底”到“造血攻坚”。新建镇坚持因地制宜推行产业结构调整,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大力发展蔬菜种植、生态养殖、生态旅游等农旅融合产业新态势,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和养生文化优势,在“大生态”战略背景下,通过多年培育发展,初步形成了农家乐、生态观光、休闲旅游、种养基地、森林康养等产业互补、覆盖全镇的新型产业链。
多措联动,从“一枝独秀”到“百花齐放”。按照“村在景中、景在村中”的整治思路,以打造黑禾田村、新建村、牛眠口沿溪示范片为抓手,实现人居环境“大提升”。在新建村量身打造“综合治理+治安联防联控雪亮村庄”,采取“公司+农户+政府投入”的模式,积极创建4个平安建设先进村,其中新建村荣获湖南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。
立足资源优势,做强“六大经济”
立足资源“优势点”,破除“单打独斗”旧模式。立足“交通干线、溪流沿线、产业廊线、文旅热线”,做强绿色经济、庭院经济、美丽经济、农旅经济、中药材经济、特色农产品经济等“六大经济”。
依托科技“赋能点”,打造“一村一品”金招牌。规划打造集循环农业、休闲旅游、田园社区于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,形成“一心、二环、三溪、四区”的产业空间布局。着力实施产业振兴“一库两棚三特”工程,拓展仓储保鲜冷链物流,完成新建村冷库建设,整合优化蔬菜、兰花两类大棚,采取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经营模式和智能化的现代农业理念,总投资65万元建成新建村大棚蔬菜种植基地,引导发展龙牙百合、蓝莓、农旅三大特色产业。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、设施设备,建成高标准农田353公顷,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5%。
深挖路径“潜力点”,拉起“村企互动”姻缘线。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,努力打造宜商、宜业、宜居特色乡镇。依托“康润农业”做好新建龙牙百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,推动龙牙百合示范种植基地建设,建成日加工25吨鲜百合和加工0.5吨百合精粉的全自动生产线各一条,逐步开发百合干片、百合精粉、龙牙鲜百合、龙牙百合面等百合新特产品。康龙村借助村内龙头企业方忠兰花种植基地的优势,探索“村企合作”模式,引进“蝴蝶兰”基地项目,构建“现代花卉农业产业园+打造兰花小村”的旅游产业。
逐梦沃野绘画卷,不待扬鞭自奋蹄。中方县新建镇以全局“稳”保持发展“稳”,以发展“优”支撑经济“优”,奋力书写“底色更重、亮色更显、成色更足”的乡村答卷。
责编:杨丽群
来源:怀化日报
总书记的人民情怀|“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”
习言道|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,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!
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(7月7日—7月13日)
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
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
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
学而时习之|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